生活札記
生活札記兩本小書

兩本小書
羅偉


 傍晚七點才過,剛忙完工作的女兒打電話來,説,爸爸,我點了外賣,但地址勾選錯誤,食物送到你那邊已經在你們樓下的櫃檯。我再點一回,那份,就給你吃。這是個美麗的錯誤,我心想。美麗,是我的晚餐有了著落,錯誤,是饑腸轆轆的女兒,得再重新點餐。聽聞此言,我回説,小薇,沒事的,我給你送過去,也順便把今天稍早我去Costco買的食物,梢去給你。
 

分鐘,在女兒住處樓下,我把她點的外賣和給她的東西,都交到她的手。而她,則是把兩本名為《歇一歇》的靈修小書,遞給了我,説,一本給你,一本給弟弟。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裡,有一個微小但十分明確觸動
 

十年前,女兒還在倫敦讀大學。有次打電話回家,問我説,爸,你讀過James Packer所寫的Knowing God 這本書嗎?我最近在讀它,覺得寫的很好。你讀過嗎?


    時間拉回四十年前,那時我自己也還是個大學生。大寒假,生命被神摸著,從此翻轉。第一個記號,是對聖經有了興趣,而連帶的,是對屬靈書籍,有了胃口。三,就跑到台大對面的校園書房,耗盡零用錢,抱回一堆書。中有一本,就是被譯為《認識神》的這本。大三升大四的那年暑假,天氣潮濕奧熱。有時為了省電,冷氣機也一起放假。傍晚太陽下山,氣溫始降。夜裡,搬對小桌椅,放在五樓拉條延長線,給小燈電源。在微涼的晚風中,我餟飲屬冷泉。
 

1949年國共內戰,不少的老兵,撤退來台。為了生計,在街頭巷口賣家鄉小食,窩窩頭。就是那種硬硬乾餠。無糖無鹽,只有麵粉。它的滋味,只有在你分泌了夠多的口水,在口水中的脢澱粉發生化學變化之後,才能品嘗的到。小口小口的啃和細細嚼嚼,是關鍵。《認識神》,就是這種食物。沒有故事,沒有情緒。作者只是中中矩的,將神的屬性,創造,公義,恩慈和憐憫等等,分章論述。像窩窩頭,你不能囫圇吞下,只能一口的慢慢啃食。十來天我啃完了。站起身,望向環繞在四周,台北繁華的夜燈。讀台大會計的,若要在這個世界中混口飯吃,應該不難。我想。但若是上帝真如這本書中所描述的那樣,那麽出來全職服侍祂,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了。靈性覺醒,兩年半的屬靈追求,我來到了生命的分水嶺。像臨門一腳,這本書將我踢進了球門。你讀過這本書嗎?女兒問。我讀過,我真的仔細的讀過。
 

回到昨晚。回到《歇一歇》。和《認識神》不同,它是本靈修小書。一天就一節,甚或半節經文,而後是作者的演繹。一天兩三百字,就這麽多。但從我開始用它作為每天靈修的材料,就愛上了它。短是一回事,但深度卻篇幅不成比例。書的體積不大,所以出國讀神學的那些年間,它都一直在我身邊。希臘文,希伯來文,教會歷史,系統神學,釋經研究,都讓人心神耗盡;但正如書名,它讓我每天能歇一歇。重複讀了好多年,內容都瞭然於胸,但它持續的滋潤我的靈魂。幾年前,媽媽把這本已經有些殘破,甚至脫了頁的小書,給了女兒。而它,也立即成為女兒的嗎哪。
 

愛,是回饋和分享。給我的這本,是回饋,給弟弟的那本,是分享。但讓我心頭一震的,不只女兒的愛。
 

望向夜空,我們所能看見的,是大大小小的星星。但能讓這個宇宙不停運轉的,是那看不見的萬有引力。是它,讓星體之間,有了聯繫。父女二人,只是歷史長廊中的兩個小人物,但借著兩本小書,聖靈讓我們在父女的血緣關係之上,有了更進一步的連結。她和我讀這兩本書的時空環境都不一樣,但它們都對我們帶來深刻的影響。我信親情,我信聖靈,我信,聖徒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