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的故事
你我他的故事志明的故事

志明的故事          
盧玉玲

成長篇
父遭不測  童年失怙
    我祖籍廣東省東莞縣,於一九三二年,生於廣州省沙面對槳欄路1號,在那裏一直生活至五歲。我與父親相處的時間很少,記憶中他拖過我去祠堂,至於當時為何去和去那裏做了甚麼,都一概沒有印象。  
    到了五歲家人便帶我到廣州近郊的中村讓我上學,可是卻讓我親歷了父親的不幸。
父親的不幸應由我祖父說起。祖父盧滿和是一名文盲,靠耕田為生,曾擔了一擔糖回家給鄉人搶了,說名義上這些東西不能歸他,祖父當時又氣又憤,深感因目不識丁遭人欺負,一怒之下丟了鋤頭,便到省城當苦力。可能祖父懂得營生,招引了不少苦力來幫他忙,生意越做越大,更開了一家小轎舖子(小轎是當時的人力車),賺了一些錢,回想自己因不懂文墨而受人愚弄,遂請了一名秀才教我父親和另外兩位親朋讀書,一讀便是二十二年。當時我父親出身貧寒但有機會受多年教育,實在難得。父親盧耀坤讀滿書後,受聘於廣州中村小學,當圖畫、工藝、音樂及體育科教師。
    如不是當時的這一宗意外,我們家的歷史應該要改寫。
話說父親於我五歲的那年七月大暑天時,去廣州飲完我舅父的一頓喜酒,然後在炎炎氣溫下走路回番禺,途中喝水不足。至番禺,又飲了任教學校校長出殯的解穢酒,兩頓酒加上高溫與勞累,即使是精壯的父親,也逃不過中暑的厄運。父親當時一病不起,我母親給他看了兩次西醫,也未見好轉,此時我祖母也十分焦慮,向黃大仙求了一服火灰茶給父親飲,都是拜偶像累事,我父親飲了「神茶」後,不單沒有起色,更是沉痾難癒,終以二十五歲的人生盛年告別人世。
父親過身時,懵懂的我看見慈父躺於牀上,還不斷搖晃他的遺體,想叫他起來吃飯,若不是當時我少不更事,日後真不知要用多長時間去淡忘這一幕人間悲劇。
 
堅強慈母  來港打拼
    母親告訴過我,本來我有一個妹妹,可惜受當時的守舊思想影響,被逼在家裏的柴房(其實是堆滿糞便的房間)出生,致受細菌感染,因而早殀,可見我們上一代的鄉下人,真是愚昧無知至極。
    父親死後不久祖父也離世,我母親為還歛葬費,也顧不上喪夫之痛和時局動盪,拋下只有幾歲大的愛兒,隻身來香港打工。當時母親每個月只有十五元收入,自己留下三元作伙食,省吃儉用寄錢回鄉還債及供我唸書,每當我聽到母親憶述那時為了省下兩毫半的交通費,由筲箕灣走路至山頂,其中透露的堅強與克苦精神,成為我人生的重要激勵。
    在母親遠離以後,我便跟著祖母在鄉下生活,雖然當時只有五、六歲,生活中各種勞務,諸如: 看牛、養雞、擔水、煮豬餿……都要幫手。
 
讀書上進  勤奮自立
    九歲我便到鄉下祠堂的私塾唸書,當時教我的老師叫李才達,他為人十分和善。李老師教我們《三字經》、《千字文》和《成語考》即今日的《幼學瓊林》,為我打下了一生受用的中文基礎。
父親在祖屋閣樓遺下很多藏書,其中的古典小說啟發了我對讀書的興趣,那時候一邊看牛,一邊看《七俠五義》、《包公奇案》、《薛仁貴征西》和連環圖的興味,至今還歷歷在目。在私塾唸了三年半以後便唸小學,到了五年級便出廣州淑正學校完成小學階段。
    小學畢業以後,我投考了三所中學,包括廣雅中學、黃埔中正中學、中大附中,全獲錄取,黃超萬世伯給予意見,知道作為廣州名校的廣雅中學應是不二之選。
    中學階段我寄宿於學校,學習既專注又努力,成績不達九十五分絕不罷休。當時學校設備簡陋,冬季七度也得洗冷水浴。平日生活當然清苦,每天自備一個飯盅,加些許白米和水,放到廚房蒸籠去蒸,有錢時便吃一隻咸蛋或雞蛋,無錢時便用豬油和飯,再有餘錢便與好友在校園買一把兒香蕉,分幾次品嚐,便是當時的最高享受,那種艱苦滋味至今不能遺忘。
對於課外活動我十分熱衷,乒乓球、排球、自由體操、足球和游泳活動,皆有參與,也曾是學校泳隊成員,一次代表學校參與省級4r100米接力比賽奪標。
在獨自生活的日子,對於母親的思念,只有依靠魚雁寄託。十八歲那年我念高一,寒假便來港探望母親,碰巧遇上廣州解放,我舅父囑咐我千萬別再上廣州,我無奈只好放棄宿舍的衣服雜物,並割捨了中學的求學生活。
 
工作篇
攻讀會計  預備營生
    來了香港,讀了三個月英文,在華南商會學校讀了一年基本會計和半年高級會計課程。當時任教於這所學校的老師,都是國內獨當一面的學者、教授,他們南來避難,便給予我們這一批年青人一個很好學習的機會。我由於珠算基礎好,連「飛歸」﹝兩位元數除法的一種演算法﹞也懂得,所以免讀此科。一向勤奮好學的我,於此階段也毫不放鬆,所以成績也十分好。
 
合豐結緣  奉獻半生
    在華商的第二年,一位遠房親戚介紹了我去合豐士多工作,開展了我人生第一份也是影響我人生最大的一份工作。當年找工作十分困難,即使是巴士搜集員也要許多錢做「薦人費」,我讀書雖然不少,做「Store boy」也並沒有覺得大材小用。
 
1953-1964年    太平道-合豐士多  
    合豐士多是一家舊時的小規模西式士多,最初的舖位在何文田太平道,後搬至窩打老道,專門售賣西式雜貨,設有記賬及免費送獲服務。我在店裏「一腳踢」,由會計、聽「柯打」(order)、執貨、送貨……甚麼都做,老闆都十分賞識我。
一九五四年曾離開了合豐一段時間,當時老闆有六個月不發薪,我一氣之下,去了山頂瑪嘉烈山道一個荷蘭領事的家做cook boy,邂逅了與我一起走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另一半──玉貞。
當時玉貞的老闆叫她問我的老闆借香煙,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了;及後因我每天要拖狗繞過玉貞的老闆家散步,我們因此便有機會熟絡了,後來我們還拍拖,兩年後結婚。拍拖的生活很簡單,也沒有甚麼節目,記憶中只看了一齣大戲──梁山伯與祝英台。
只離開了合豐很短的時間,老闆很快就與屈傑到山頂來邀請我回去幫手。
 
1964年-1974年   窩打老道-合豐士多
    老闆譚華棠自己因有香港區的生意,對九龍的合豐感到兼顧不來,於是將店舖頂讓了給我。當時的先施公司,也請了我當會計員,我開舖的第一天剛巧應是到先施上班的第一天,為了一嚐創業滋味,也只得放棄這份有前途的工作。
    合豐當時很小,只有二十四呎乘十呎,初做老闆,雖然有幾個伙記,但凡事都都得親力親為,於這個時期曾搬了一次舖,舖面有六百呎,而我這時候也將照顧幾名子女的責任交給我母親和一個堂姨,然後叫妻子玉貞出來店舖幫忙。
 
1974-1977   美孚新村-美豐士多
    顧客中有一人是美孚新村負責美孚新村商場租務的,他曾問我是否有意去美孚擴大業務,當時實力不足的我,也作了開第二家店舖的嘗試。當時兩家店舖的伙計加起來約有二十個伙計,一部電單車、三部小貨車送貨。人多吃飯,我工作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1977-1984   亞皆老街-合豐超級市場
    以往幾年業務算是擴展,偶爾也有些許盈利。於一九七七年我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兩家店舖合併,於亞街老街自資買了一處2400呎的地舖,經營合豐超級市場。開張那天,不少鄉親來賀,其中一位更跟我說,盧邊(我們家鄉)要數我最利害,能有那麼大的自資店舖,其實他並不知道當時的我只不過集合了許多借來的資金做這一盤生意,毫無實力可言。
    事實上, 我們這店舖也算是生不逢時,隨著七十年代大型超級市場如惠康、百佳的興起,我們的生意每況愈下,到了經營的後期,在每個月幾萬元「皮費」與附近幾家大型超市的夾攻下,我們不得不選擇結束營業。
 
奮鬥歲月  難忘人事
孜孜不倦
    在合豐的日子,我每天營營役役,早上六點起來,六點半騎單車去九龍塘晨運,七點回來開舖,聽電話、點貨,有時忙到晚上六點還未吃早餐。開業三十三年來,我因肩負起一家糊口重責,一直忘我工作,未敢隨便放假。
 
分憂難覓 
    我妻子是我的好幫手,從1964年開始,她將家庭交給了我母親照顧以後,   一直在舖裏燒飯和處理各樣大小事務,而我的大兒子也在他初中輟學以後,到了舖裏開車送貨,他倆的承擔,為舖頭節省了不少開支。
    此外,我還得請許多伙記,有本事的伙記一般都做得不長,肯賣力的多年以來只有一位,其餘的許多時候,都令我十分頭痛。以下一則打油詩,便記錄了當時的心情。
屈杰[1]詐病怠工
群工急如星火兮,  擊碗以作壁上觀
其關心為如何兮?  作亢龍之高臥,
枉心急如焚兮,   頻招人以市報,
偏違疾忌醫兮,   猶呼病而無告,
治病以救人兮,   何良方之有?
 
1966年7月5日感屈杰臥病多時而不就醫以致工作缺人及緊張而作於窩打老道63A合豐。
 
    除了員工,我經常要為結賬、償還利息、債項以及支付薪酬和生意入不敷支等問題而煩惱,種種壓力,難以有人分憂,因此經常心氣痛,真是「絞索千條,已將吾軀套緊,萬般工作,還須自理從頭。」
    於1974年8月26日,當時獨自開舖,我便以《卜算子》一首打油詩以抒當時心情:
夕陽、老樹、昏鴉,
開門看舖都無人,
工作無心人懶散,
眼看生意日日差,
利潤少,皮費加,
怎教大局得支撐?
 
愛犬多利
    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在幾家店舖都是前舖後居的,這也讓我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打劫事件。在亞皆老街店舖裝修的時候,後面天井留下一些未拆的棚架,一天夜裏一個幪面的賊人便藉此闖進我們的店舖,捆綁了我的大兒子,劫了所有現金、我妻子的金飾和玉器,這次事件讓我們十分驚慌和擔憂。為了舖頭的安全,我妻子買來了一頭小狼狗,給牠改名為多利。多利很聽話,也很忠心,成為合豐重要的「保安員」。
    多利十分懂人性。有一次,正值「出牙」時期的多利,因為牙癢,咬破我大兒子剛買回來的新球鞋,遭到大兒子狠狠的打了一場,做了錯事的多利為了保命,便離家出走,過了幾天,我們仍不見多利蹤影,以為牠從此人間蒸發,豈料當時我大兒子的好友來電說多利垂頭喪氣的去了他黑布街的住所,尋求「庇護」,並等待主人消氣。
    那幾年,我們都把多利當是家裏的成員,但很可惜我們不能把牠養到終老。離開了亞皆老街合豐,多利與我們一起到了粉嶺靈山村,由於多利年紀已不小,我們都希望幫牠留下血脈,便送牠到一個狗場配種。當時多利以為我們拋棄牠,到狗場後不肯進食,而狗場的負責人又不告訴我們此事,可憐多利就因此給活活餓死了。多利,盧家的忠犬,我們每一個都很懷念牠。
 
告別街坊
    幾十年來,最傷感的事莫過於一九八四年的結束,三十年前開始,是沒有信用卡的年代,我們已提供了記賬服務,不論購貨多少,只要電話一通,無論遠近,均免費速遞上門,這樣的歲月,只因大型超市惠康與百佳的興起,俱往矣。
以下日記幾則,就是當時的心情:
    「日割價傾銷,無非用本傷人,勿以利得蠅頭心暗喜;
          他朝市場獨霸,平貴無從比較,方知任由魚肉至堪悲。
          「卅載服務街坊,今誰為繼?
來日若然不便,自我操心。
「反通賬為名,頓使超市城門皆失火,堪嘆殃盡池魚;
行壟斷事實,此後惟餘鷸蚌兩相持,到底誰人得利。
「小超市悲歌
同價:不如幫襯大超市
貴價:當然
平價:恐防貨假」
         
隱居靈山  
    從亞街老街撤退以後,我們需要把辛苦供來的穗禾苑居屋賣掉,償還債務和讓兩個兒子結婚,我們一家便要避居於粉嶺靈山村一處村屋,此石屋位置荒僻,且十分簡陋,於這失業的一年多,我每天騎單車到聯和墟購買木材、裝修居所、整理從舖裏搬來的剩餘貨物,比以前的日子更忙碌。當時妻子和幾個兒女都各自上班、上學,我便留在家裏收拾各種雜物。有一次要要獨自一人將一個大壁櫃從地下安裝到牆角,那種艱難辛,現在想來,也覺心酸。
 
事奉老母
    我母親常提及小時候我患病的經歷。當我一個月大時,染上了天花病,全身長滿濃皰,媽媽便抱著我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可惜最後都難逃天花入眼,弄爆一隻眼珠,便成了日後滿臉豆皮和獨眼殘疾。
    由於我父親早逝,媽媽要兼起父職,在上一代的亂世獨自打拼,含辛茹苦的供養我。自我做生意以後,媽媽更放下自己的工作,為我持家,照顧六個孫兒,可說是歷盡滄桑。我這一生,與媽媽都是聚少離多,在靈山村一段日子,是慈母人生最後的階段,也是我報答親恩的唯一時期。母親這段時間,身體非常虛弱,常說胸口作痛,後期還經常臥床不起,大小二便不能自理。想我自小孤苦,到了中年,才有機會服侍母親吃藥、如廁,盡上孝道。一次因要外出,把母親獨留在家,可憐的母親不小心甚至仆倒在地上,讓病情惡化。每次當我想到慈母操勞一生,而我卻未能讓她安享晚年,都不勝唏噓!
 
中大結緣  
    在靈山村一段日子,我經歷了人生的轉折──生意失敗、母親過身、幾個兒女相繼結婚,而我也到了人生的天命之年,可是我認為仍要重新出發。
    這時中文大學雅禮賓館剛好聘請管家,按我過去的工作經驗和能力,正好投合這份工作所需。當時決策人對我面試的表現尤其是兩文三語的能力,很感滿意,可惜因我行年五十有三,最後要我過了三關,才獲試用六個月。
    中大的崗位原本是請夫婦的,我妻子因為血壓太高,未能過關,但幸得保健處的治療,妻子的病情得以控制,最後與我一起受聘於中文大學。試用期間,不少訪客對我們的表現十分滿意,而我們也傾出熱誠,讓他們有賓至如歸之感,所以獲得中大長期聘任。
    我與妻子便於往後九年,寄宿於雅禮賓館,那裏背山面海,風景和空氣都堪稱絕佳。平日在賓館的工作,相對於合豐真有天壤之別──沒有無形的壓力,卻有準時的薪津,接觸的都是大學學者,以我平生的學識,爾偶與這些來訪學人,談論風雅,誠為樂事。中大的八九十代,是國內與台灣學術界開展交流的重要時期,不少內地學者都是初次來訪,我這時往往成了他們的生活顧問,為他們解決各種問題,例如為大陸的學者找台灣的朋友、為一些窮苦學人,找尋一些較便宜的住宿;我女兒也試過免費接待一位女研究員在家中居住,後來大家還成為好朋友。中大的十年,是我人生工作生涯中最愜意的黃金歲月。
 
 
書少識多 
    想過要用以下兩句話作為墓誌銘來總結我的人生:
 
書少識多無用處   多謀寡斷誤平生
         
我讀書不多,卻有很多主意;謀略雖多,但決斷不足,這些性格也成了我人生路上的障礙。在經營合豐超級市場的初期,曾有人願出巨資收購而我不肯賣,及至後來因欠債而結束,對於錯失賣掉舖頭此事常追悔不已。
    我喜歡追求知識,工作期間每天閱讀幾份報章,主要看新晚報、快報、大公報、星島、文匯報,其中最有用的是快報,因為執筆者多為國民黨精英。以下名句一直是策勵我的座佑銘。
 
屏風雖破,骨格猶存;君子雖貧,禮義常在。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自從去了中大工作,餘閒時間較多,我便開始了剪報習慣,二十多年以來,我一共開了幾百個文件夾,共分幾千個條目,把各類報章知識分門別類剪存,近年因精力不足,才減少剪報。
    各種學問中我最喜愛修辭,平日每遇到表達不暢的文句,我總喜歡修改一下,例如以下一首旅美八和會館「吊唁伶王(新馬)輓聯」原文:
 
唱京腔,北伶賞,演活四郎宋江存忠劍;
藝遍南北,飾孔明與雲長,嘆隨周郎去。
 
改為:
粵劇稱王,操京腔,演活四郎宋江,一把存忠劍;
藝精南北,耍北派,飾演雲長孔明,三氣小周郎。
 
    在中大認識了修辭學教授鄭子瑜,他很謙虛健談,每每與他聊起他的文章,我也能指出他的錯處,這也讓我頗感得意,但當然這都只屬一得之見,並不代我有本事全面評價他的作品。
    下象棋亦是我的喜好,可惜多年以來不是缺乏時間,就是沒有對手,這方面發揮得不多,今日研讀棋書也成了訓練腦筋的習慣。
 
平靜晚年  自足餘生
由於小時候天花病的後遺症,我形成了很重的自卑感,不敢與人交往。及至一九八三年因一次旅行,裝了一隻義眼,才回復了自信心。至於臉上的天花疤痕,也隨著年日而消退了。身體方面,自一九八七年發現了糖尿病,我除了吃藥,都注意控制飲食,至今尚幸沒有大礙。只是年前曾患輕微中風,記憶力和體力都大不如前。
早年的我,既生於憂患重重的動盪年代,又遇上早年喪父、身體殘缺等種種不幸,但我並不因此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幾十年以來,兢兢業業,奮鬥自勵。到了中年,雖然生意失敗,但可幸的是能與妻子風雨同路,克苦共勉,以待東山再起。
對於子女的教育,我實在無暇兼顧,所幸的是有我的母親和學校填補了我的角色。我知道子女們的成長都遇到各樣難處,但我希望我和他們都能以順其自然的態度化解所有困境。
回顧一生,能將六名子女,撫養成人;在寸金尺土的香港,能自置兩個物業。在古稀之年,雖然生活簡單平淡,但自給自足,並不造成子女們的負擔,這可算是我此生最大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