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與約翰(文章及圖片)
彼得與約翰(文章及圖片)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

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

馬太福音18章21-35節:
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22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23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24 纔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25 因為他沒有甚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26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27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28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
29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30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裏,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31 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32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纔!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34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35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問題與討論:
1. 彼得真正想問的問題是什麼?
2. 耶穌的回答(22節)有何用意? 23-34節這個比喻有何對比? 耶穌講這個比喻的用意為何?
3. 本段經文的結論為何?能饒恕人的關鍵在哪裡?你想耶穌的這段說話對彼得有何影響?
 
彼得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饒恕。我覺得他問 「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這個問題時,他覺得他已經饒恕弟兄很多次了,七次夠了,不想再饒恕了。但耶穌說饒恕要到七十個七次,即無數次,永遠饒恕的意思。接著耶穌說了一個比喻(23-34節),將天父對罪人的恩慈與人對人的殘酷作了一個對比,更是指著祂之後要成就的救恩說的。若是按公義來對待比喻中的這位僕人,主人應將他下到監裡,但主人卻滿有憐憫放了他。 誰知受了大恩的這位僕人竟是忘恩、計較、没有憐憫之心? 難怪最後的結局很慘很慘!  這段經文很嚴厲地告訴我們:不饒恕是罪,會被丟在監牢裡,失去救恩,這是多大的警惕啊! 
 
基於人性的軟弱與受傷之深之痛,饒恕常特別困難。因為靠自己不能,所以要靠聖靈的力量。饒恕其實是從一個蒙饒恕的生命所結出的聖靈的果子 。下面即是例子:《密室》這本書的作者彭柯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集中營飽受一守衛兇狠的對待。没想到戰後當她在一公開的場合竟遇見這位守衛,她心中呼求「主啊!救我 !」當她倚靠主,選擇饒恕,和這位守衛握手時,一股暖流流過全身,那是聖靈的恩膏。靠著聖靈,她結出恩慈饒恕美好的果子。
 
據說達文西在畫《最後的晚餐》時,一直畫不出耶穌的面孔,直到他饒恕了他的敵人(原先他將敵人畫成猶大的面孔)才完成了畫作。饒恕釋放我們的心靈,使我們得著真自由,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
 
我不知耶穌對彼得的這段說話當時對彼得有何影響,彼得是否真的從心裡饒恕了得罪他的弟兄,但我想當他三次不認主後,可能會想起這個比喻,因為他得罪虧負神的,就像那欠一千萬銀子的僕人一樣。主既已赦免他,他豈能不饒恕那虧負他的弟兄呢?所以饒恕的關鍵在於不忘記自己是蒙主赦罪的蒙恩的罪人,並且常常提醒自己這恩典。
 
禱告:
親愛的天父,祢是滿有憐憫恩典的神,也是大而可畏的神。這段經文最後一節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說得非常嚴厲。 求祢照著祢豐盛的慈悲憐憫,赦免我們不饒恕的罪;求祢醫治受傷的心靈,將不饒恕苦毒的根連根拔起,靠祢有上頭來的力量, 從心裡不斷選擇去饒恕曾傷害、得罪過我們的人。奉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請參閱本網站 讀經分享:馬太福音十八章21-3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