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主究竟做錯了什麼?
Hon Ming
出現在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的比喻,那是我一直問了好多年的問題。
嘗試如此表達,總有一個拉撒路是上帝安排放在我屋前,我面前,我教會前,那就是被主流價值邊緣化了的一個人,那可以是弱智,失戀,失業, 失婚,倘若我可以寛心地接待他,幫助他,變相地,實質地,其實我是向上帝承認,我自己就是另一個拉撒路,每天我都同樣需要祂的憐憫,desperately desperate。
反之,如果我硬心對他,其實我在向上帝宣示:「你可以以公義的審判待我,是因我行得正企得正, 根正苗紅,我並不需要你的憐恤!」
如此狂妄自大的心態,我們一直會以為那人不可能是我,其實那可憎可惡的人,一直就是我,就是你。罪因一人的叛逆,就進入了世界……
話題扯到千瘡百孔,此乞丐身上長滿了瘡,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清醒地審視自己的心,自己的行為,其背後的動機...誰不是百孔千瘡!當你以為你不是在這個圈子裡面的時候,此意識正正就證明你是在此圈內!
主耶穌在世時,鬧得最狠就是法利賽人,不要以為不關你事,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俱有法利賽人的一面。
是故,如果我們以為自己不可能如財主那麼狂妄。竟然沙膽地向上帝講:「祢可以用公義的原則待我,因為我生命一塵不染!」
那財主一直是你,你一直是那財主。
同樣,就如撒種的比喻,不應問究竟我是怎樣的種子?是灑在好土裡,抑或是路旁?而是思考那四種情況是喻比生命不同的階段。
同理,財主和拉撒路也可以是同一個人不同的境況,我們一生要銘記自己曾經有的寒酸及破碎,所有的豐盛,如果我(曾)有溫暖的家庭,收入不菲的工作,可以勉強見得人的才智,那通通都是上帝恩慈的呈現,是禮物,是恩典,不是我們配得的。
靈魂必須有這樣的高度,我們方會明白:「什麼都是白白的得來,於是我們就可以寛心慷慨地白白地捨去!」
人生在世流長,除了如楊千樺在電影《志明與春嬌》所說,好難避免一定會遇到幾個渣男之外,其實每一刻都需要上帝的憐憫......
枯乾地愛著自己是一條死路,不可能進到亞伯拉罕的懷抱,和他一同坐席,天國豐宴之門一直是打開的,祇要我們心門同樣打開,接待接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拉撒路。
救自己的方法其實就是先救其他人。
愛自己永遠有一個愛他者的面向(沙特)。
不要再枯乾地單愛自己,那是非常乞兒,自我丐化,鈣化的過程...生命一定比你想像中更脆弱,回頭是岸...不要窮得永剩下錢,或是永不落空的麻雀檯…
|